近期,哈爾濱等多地智算中心建成投產,電力、油氣等領域人工智能產品密集亮相,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后是九宮格中央企業全面開展“AI+專項行動”,加速探索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到豐富多樣的生產場景。據悉,相關部門將進一步精準施策,加強新領域新賽道政策供給,支持企業面向關鍵核心技術、前沿領域加大創新攻堅力度,加快推動以應用示范牽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走進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礦,可以看到數臺自卸礦卡正在煤海中穿梭,有序進行土巖運輸工作,很難想象這些172噸級的龐然大物屬于無人駕駛運行。
“對于露天礦而言,運輸環節安全風險比較大。我們將五臺1瑜伽場地72噸級自卸礦卡進行了無人化改造,從兩年多的試驗來看,無人駕駛效率能達到有人駕駛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更重要的是減少了人為事故隱患等潛在問題。”北露天煤礦礦長賀希格圖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年計劃再投入20臺無人駕駛自卸礦卡,到后年運輸車輛全部實現無人化。同時,采裝、排土、爆破等環節的無人化改造也正在推進,北露天煤礦將打造全國首座無人化礦山。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用數智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作出重要部署。今年來,國資委多次“點題”人工智能,鼓勵國資央企帶頭加快布局,開展“AI+”專項行動,在算力、數據、大模型、場景應用交流等方面同步發力。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中央企業智能算力規模同共享會議室比實現翻倍增長,在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建成萬卡集群,算力平臺初步實現多元異構算力調度,有效支撐千億級及以上通用大模型訓練迭代,自主可控能力逐步提升。
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多家國資央企強化與民企、高校院所等合作,探索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到豐富多樣的生產場景,電力、交通、石化等領域初步交流實現大模型應用。
正在舉行的2024國際數字能源展上,南方電網公司參與的項目虛擬電廠調控管理云平臺3.0重磅發布,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平臺“蓄銳1000D”等多項成果也同步亮相。中國石油與中國移動、華為、科大訊飛等緊密協作,近期發布330億參數昆侖大模型,訓練了8個大模型、研發了18個應用場景。
“AI技術的深度應用可以顯著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表示,央企在技術創新、應用場景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通過“AI+專項行動”,可以吸引更多的創新資源和人才向AI領域匯聚,形成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不過,國資央企推動AI賦能千行百業仍然面臨技術、數據挑戰以及應用落地難題。記者采訪發現,在某些關鍵技術領域,國內企業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時,當前部分應用場景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給AI技術的應用帶來了挑戰,一些傳統行業智能改造投入大,企業積極性不高。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近日在調研時表示,國資委將進一步精準施策,加強新領域新賽道政策供給,支持企業面向關鍵核心技術、前沿領域加大創新攻堅力度,以算網創新、數智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據了解,國資委將加快推動以應用示范牽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一是深入挖掘高價值場景并全面開放,開展供需協同合作,形成一批行業應用示范標桿。二是探索高質量數據集標準體系與建設路徑,分批構建重點行業高質量數據集。三是有序推進智算中心和算力調度運營平臺建設,做強智算能力供給,更好服務中小企業。四是緊盯前小樹屋沿提升基礎大模型能力,完善大模型測評體系,探索建立一批產業發展共同體,加快推動對外賦能。
周麗莎建議,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制定和完善針對AI產業的專項扶持政策,降低企業研發和應用成本。同時,加大對AI領域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鼓勵企業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