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ed2e04cb7424.76602477.
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鑒賞家、江蘇省展覽策劃收展場設計藏家協會副會展覽策劃長王罡正在采訪王冬齡 王開幕活動月舉 攝 王罡:1968年4月,你從南京展場設計師道具製作范大學美術系畢業,分配到揚州地區工作,具體去了泰興印刷廠。那時,林散之先生已到了揚州。你又是怎么與林散之先生聯系上的? 品牌活動王冬齡:大學畢業之后,我被分配在泰興印刷廠當美工。當時,廠里派我到揚州印刷廠進修黑白稿的設計,當我得知林散之先生就住在揚州印刷廠二女兒林VR虛擬實境荇若家時,就打聽林荇若的住舞臺背板址,然后前去拜訪。林荇若是揚州印刷廠的工人,就住在印刷參展廠斜對面的甘泉路太平巷295號,兩間瓦房,原來是資本家的馬廄。我記得是又沈浸式體驗小又舊,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全息投影就是一個模型約七十厘米見方的樟木箱,除了人形立牌裝衣物之外,還當飯桌、課桌、林散之先生的書桌AR擴增實境。這么差這么小的地方,林散之先生卻用林荇若名字的中間一個字“荇”,給它起了一個很廣告設計好的名品牌活動字,叫“荇廬”。這個期間,我一有空就去荇廬拜望老人家,求學問藝。1968年夏天,我第一次向林散之先生求作品,他馬上就答應了。我大圖輸出當時高興的一口氣跑到揚州百貨大樓的四樓,把剩下的十幾張AR擴增實境宣紙和元書紙全部買了回來。林散之先生當即為我寫了兩幅作品,互動裝置我又將一些元活動佈置書紙留給林老,請他為我臨寫漢碑。不久林散之舞臺背板先生回烏江后,給我寄來他的書法和《張遷碑》的字課,對我是非常大的鼓勵。有一天,林散之先生讓我看費新我先生給他記者會的親筆信。那是包裝設計一封請林散之先生參加西全息投影泠AR擴增實境書畫社“魯迅詩詞書法展”的邀請信。他當模型時就叫我也寫一幅,與他的作品一包裝盒同參展。我寫的是魯迅七絕《無題》,林大圖輸出散之先生看后沒有多講,拿了一張四尺玖陽視覺四開的宣紙當場給我示范了李白《下江陵》,他是用《禮器碑》、《張遷FRP碑》結合的筆法來寫的,對我啟發很大,我重寫了之后,和他的作品一起寄到杭州。這是林老對后學的一種提攜,林散之先生為我示范的這幅字,我一直珍藏在家中。
TC:08design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