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

鄉村振興在行動|內蒙古包頭:傳統農業有了“智慧范兒”_中國去九宮格共享空間網

新華網呼和浩特1月9日電(郝芳芳 苗雨蔚)隆冬時節,來到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沙爾沁一村果路農業葡萄種植基地,一股溫暖的氣息撲面而來。

基地溫室里,水肥、光照、溫度、濕度等生長要素,全部由智慧農業管理系統控制,灌溉、施肥、通風、光家教場地照、保暖已形成一套智能化種植新模式,不僅實現一年四季都是收獲季,還提升了效益。

這里種植的葡萄個頭大、口感好、產量高,秘訣在于有一套集水肥一體、二氧時租空間化碳氣肥、智能溫控等功教學能于一體的智慧農業種植管控系統。

基地技術總監穆相華介紹,通過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實現了對基地180余棟大棚的智能全鏈監控。通過一部手機,可以實時觀察和控制基地內所有大棚水處理、水肥一體化、噴淋、開放風、棉被等7個系統的運轉情況,基地還將引入無人植保機飛防巡視。

“智慧農業的核心優勢在于依托互聯網構建‘農業大腦’,以云上數據指揮地面生產,手機變成新農具,數據變成新農資。”穆相華說。

沙爾沁種植的葡萄久負盛名。東河區農牧局副局長郭春暉說,2025年,計劃將沙爾沁一村設施農業葡萄種小樹屋小樹屋植面積增加至2000畝左右,引導周邊農戶在龍頭企業和村合作社共同帶動下,規模化種植葡萄,讓沙爾沁成為名副其實的“葡萄之鄉”。

走進正在建設中的土右旗草莓智慧化溫室生產示范基地,一個農業4.0植物工廠呼之欲出。

生產基地采用七層立體種植體系,節肥率90%,節水率可達95%;相較于傳統農業,植物工廠占地面積少、生產周期短,借助周年連續生產、作物生長周期縮短,以及茬次增加等技術,畝產可提高10-20倍。在這里,草莓從培育種苗、種植、開花授粉,到結果、測糖、收集,再到分揀稱重、包裝出廠,都被精準調控、統一管理,達到種植全周期最優生長。

項目負責人葛浩康介紹,植物工廠通過營造全封閉、潔凈的種植空間,采用草莓專用光譜,從源頭杜絕病蟲害干擾和環境污染。

該項目全部建成后,草莓年產量將達到77噸、草莓苗年產量135萬株,配套的球幕影院、美食一條街預計年接待游客人數可達25萬人次,實現年營收約4300萬元。

現代信息技術賦能,讓包頭市智慧農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訪談頭市農牧局四級調研員小樹屋王春梅介紹,近年來,包頭市加快推進農牧業數字化轉型,聚焦智慧農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組織實施智慧農業重點領域應用拓展行動,目前已建成智慧設施農業示范基地31個。

包頭市將持續因地制宜建設多樣化智慧農業基地,通過引進物聯網設備、數字化管理系統和智能操作系統,廣泛應用水肥一體化、膜下自動滴灌、溫光控自動化、生產信息采集自動化和追溯體系自動化等技術應用,提升全市設施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精準化、自動化水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